劳动争议仲裁中的举证时限

首页>>法律知识

    

  1.当事人应当在开庭审理结束前对其主张完成举证。
  2.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时限内向仲裁委员会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时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3.当事人增加、变更申诉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时限届满前提出。
  4.当事人在举证时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时限内向仲裁委员会申请延期举证,经仲裁委员会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时限,但延长时限最多不得超过7日。
  5.因当事人未提交证据致使案件争议事实难以认定的,仲裁委员会可以根据审理需要要求持有该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或对该案件事实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指定时限内提供证据。



⊙声明:本页内容仅代表发帖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侵权或违法违规,请点此举报

⊙相关内容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全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一条 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健康,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用人单位及其女职工,适用本规定。第三条 用人单位......

·恢复劳动关系应该如何进行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您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比如说在某些情况下,自己家里面有事需要请长假,当自己的假期结束以后,肯定需要和用人单位恢复劳动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往往在恢复劳动关系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应该怎样处理。下面我们就为您介绍一下,......

·劳动争议仲裁委不予受理该怎么办?
      劳动争议仲裁委不予受理该怎么办?一、劳动争议仲裁委不予受理怎么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

·2023年工伤鉴定时间为多久?
      生活中我们无法预测未来,在工作过程中有可能出现一些人为无法干涉的意外,导致工作人员出现身体上的伤残,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规定给予工伤职工一定的伤残补助金,而申请工伤鉴定又需要一系列正规的流程,那么2017年工伤鉴定时间为多久呢?接下来我们带领您来了解一下。......

·南京合同违约金
      南京合同律师专业处理合同违约纠纷案件,解答南京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合同违约金过低或过高如何处理、合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等合同违约法律问题。◆南京合同违约金的含义: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

·南京非法集资律师
      南京非法集资律师为非法集资被告人提供法律帮助,解答非法集资的定义、非法集资罪立案标准、非法集资受害人的赔偿等,提供取保侯、出庭辩护、缓刑罪轻、无罪辩护、非法集资案例、法律意见、最新法律规定司法解释等法律帮助。★遇到刑事犯罪问题,需要咨询......


上海 黄晓栋律师
法学学士 执业11年
18667830319

浙江 何强律师
副主任律师 法学硕士 执业14年
18868876507

江苏 章浩律师
副主任 法学学士 
18951945636

江苏 谢庆斌律师
执业17年
13921104310

江苏 姜春律师
副主任 执业15年
18921344401

江苏 刘武律师
副主任 执业23年
15905132222
·天台县“容留他人吸毒罪”刑事案件研究报告(更新至2019年1月)
      天台县“容留他人吸毒罪”刑事案件研究报告(更新至2019年1月)犯罪特点:  通过以上案件并结合笔者参与的案件分析,我们发现该类案件存在以下主要特点:1、起刑标准:一次容留三人以上或是容留二次以上。2、2018年之前毒品种类为冰毒,2019年出现......

·签订劳务合同实际为劳动..代理词
      关于两名职工与被上诉人构成劳动..的问题。两名职工虽然与某分公司签订有合作协议书约定建立劳务..并且两职工也了解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但区分劳动..还是劳务..并不是以双方签订何种协议进行区分的。一审.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认定劳动..应当根......

有法律问题?在此提问:
*事发地:
*手机号:
最新法律咨询
·楼上的损失应该由谁来负责
·是否构成抗拒法律罪
·我在工地上班中不幸从梯子把左手摔成左桡骨远端骨折能评
·广东省从化市交通死亡亊故
·离婚了,想争夺孩子抚养权
·给别人家请去帮忙喝酒引起的死亡事件
·请问下律师.我姑父在建筑公司做事被电烧伤,满严重的,以后都没有劳动能
·帮助,我在一商场做灯具生意
·施工方做完合同外项目,甲方却不给签证怎么办?
·举报驾校可以获得举报奖励吗?

收藏-转发-分享给朋友
法律知识
中法网www.cnLaw.net